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?为什么我们会有此感慨和疑问呢,
或许我们应该思索一下问题背后的动力学因素。或许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孩子之间的不良互动,而产生一些感慨,虽然是一些类似玩笑的感慨。
如果有了孩子之后真的是对于两个人之间情感的一个升华,真的像电影小说里面描述的那样爸爸妈妈该生活生活,该工作工作,完全不用管孩子的吃喝拉撒,然后孩子就真的像田里的苗那样迎着风、喝着雨露就那么长起来了。甚至于满足了我们对于“孩子”这一生命体的的任何的美好幻想和期待,那么有一个孩子或许真的是再美好不过的事情了。我们还会疑问“为什么要孩子么”。
但是,往往在现实中,有了孩子之后,一睁眼的吃喝拉撒、满地鸡毛。等孩子有了自我意识,又要应对接踵而来的各种“别扭的抗争”的叛逆期。好不容易进入学校不用再操心基本生活能力的时候,随之而来的学业辅导压力又会让很多家长抓狂,不时有家长因为辅导作业而突发疾病的报道。
因为,我们的期待和现实出现了偏差,原本期待一个升华,然而却更大的落差。
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,”孩子“作为一个奇特的独立生命体,承载了父母太多的美好和期待。
其实,在发问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多是在询问我们自己,“我们为什么要孩子”。这一个“基于对于生命的渴望而出生的孩子”在伦理学上他属于我们,然而又不附属于我们成长的一个独立的生命体。随着孩子的成长,是什么影响甚至改变了我们对于ta出生时候的那份欣喜和全然的包容。
是我们对于“孩子”的期待,影响了我们,甚至于孩子的生命喜悦。
“我的孩子是……”
“我的孩子是……”
“我的孩子是……”
或许我们赋予的这个“生命体”过多过高的“期待”。
其实,我们养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现实与期待逐渐揉和的过程,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期待,看见孩子对于ta自己的期待,托举孩子到他们希望到达的彼岸,或许我们才能吸纳更多“生命”这一历程的“感受”。
反思提出问题的背后动力,更好的审阅我们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