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他总是不按你说的做?亲子沟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?
问题在于:思维偏好不一样!先来看一个简单、普及的理论。
在企业界,多家世界500强公司在使用奈德.赫曼博士的“全脑优势”理论。
基于大量的统计研究,“全脑优势”告诉我们,人的大脑,有不同的思维偏好。也就是说,受思维偏好的影响,每个人的天赋禀性、沟通习惯是不一样的。
我们教你五招解决亲子沟通问题
第一招 问“小”不问“大”
孩子跟大人不一样,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问题,也很难回答。因此,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概况,要尽量避开“抽象”“大范围”的问题。
不妨改问一些很简单、一定有答案的问题,而且不妨从细节开始。不要问:“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?”“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?”这种问题,孩子很难回答,或是只会简单回答:“还好。”“没做什么!”这样会让聊天很难持续下去。
可以问孩子:“今天的营养午餐(或点心)有哪些呀?”“你们班上谁吃得最多?谁吃得最慢?”
由一些生活小事打开话匣子比较容易,这些问题简单易懂,孩子通常都会争先恐后地回答,不会感觉到压力。
第二招 从别人的事谈起
从“别人谈起”是一个很好的聊天方法。比方说,孩子会告诉我班上谁吃饭吃得最慢、谁最常被罚、谁功课最棒、谁今天又打了谁等等。
当然,在聊天过程中,我们就能窥见他处于什么样的位置、对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,然后了解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,是用什么样的身心状态去处事。
第三招 不要“否定”,只要“同理”
大人跟孩子聊天,很容易发生的一个状况,就是大人常常喜欢否定孩子的感受。
比方说,当女儿说:“自然课无聊死了”的时候,我绝对不会接着说:“自然课不无聊啊!天气、气象是一件很有趣的东西……” 只要你这么一说,这个话题就聊不下去了!因为当孩子觉得你并不认同他说的话时,他后面的话很容易就咽了回去。
比较好的方式是回答:“喔,自然课很无聊啊,你可以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觉得很无聊吗?” “因为我本来以为自然课可以做实验、看酒精灯之类的,结果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课!无聊死了!” 保持中立的语调、同理感受他的感受,往往可以让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,了解他的需求,进而帮助他解决困境。
第四招 只要“倾听”,不要“说教”
和孩子聊天,最忌讳的就是说教。任何一种话题的聊天,只要沦落到说教与听训,那就没趣到极点了!所以,聊天时可以对对方、对话题保持高度的兴趣,多询问、少评论,多说“你”,少说“我”,就很容易让话题源源不绝地继续下去。
比如,孩子说:“妈,XXX今天打我。”“喔,为什么?”“因为我要玩恐龙,他不准我拿。”“那你怎么办?”“我就去玩别的了。”“你怎么不告老师呢?我不是教过你,人家欺负你就去告诉老师吗?你也可以跟他说,公用的东西大家都可以玩啊!妈妈不是跟你说过吗?”
如果是采取这样的聊天方式,那么肯定话题就此戛然而止。孩子最后一定是紧闭双唇,不再多说一句。此时不妨继续问:“喔,那你心里有没有觉得很不舒服?”或者“那你还想玩恐龙的话怎么办呢?” 这时,你就会听到他真正的想法:“还好啦!我想他先玩也没关系,等他玩完了,我再玩就好了啊!”或是“我很生气啊!所以我就跟他说:‘我不跟你玩了!’”
第五招 注意肢体语言
适当的肢体语言,会让孩子觉得你重视他、认真想要和他聊天。
如果孩子还小,那就蹲下来;如果是个大孩子,那就拉着他的手坐下来。即使是手边在忙着折衣服、洗碗,在跟孩子讲话时,也必须要时时转头看他的表情。因为注视别人、专心倾听,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说话。
孩子对于肢体语言很敏感,一边跟别人谈话一边敷衍地说着嗯、啊、喔;或是眼睛一边盯着计算机一边听他说话,都不是鼓励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。